武将体力是决定行动频率的核心资源,每小时仅能自动恢复20点,上限通常为1000点。体力主要用于出征、剿匪、驻守等指令,合理规划体力使用与恢复方式是提升游戏效率的关键。提升体力上限的最直接方法是升级校场建筑。校场等级越高,武将体力上限增幅越明显,同时也能间接提高体力恢复总量。酒馆建筑对体力恢复速度有显著影响,每升一级可加快部队体力恢复效率,建议优先建造并升级至满级。需注意,酒馆需在9级土地分城才能建造,因此分城规划需提前布局。
部分内政武将的施政效果能优化体力恢复机制。例如蔡文姬担任文臣时,可为城邑待命部队提供5%体力恢复加速;汉貂蝉在要塞参军时,单支部队可获得10%恢复速度加成。这类加成虽幅度有限,但长期积累能显著减少行动间隔时间。搭配蜀三相政策(蜀阵营武将体力恢复加速)可进一步叠加效果,建议在主城待命时调整队伍配置以触发增益。
新手阶段每次指令仅消耗10点体力,应充分利用此优势快速积累资源。后期需避免频繁低效操作,如无谓调动或重复扫荡低级土地。建议集中体力用于高收益行动,如攻打高级资源地或关键战役,同时利用下线时间自然恢复体力,形成集中消耗-间歇恢复的循环节奏。体力管理需结合建筑升级、内政搭配与战术规划。通过校场和酒馆提升基础容量与恢复速度,辅以内政武将的百分比加成,再配合精准的体力分配策略,可最大限度突破体力限制,实现持续高效的势力扩张。